山东宁阳:中医强基工程惠及百姓

发布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5176
本报通讯员 崔树民 张培国 张学文
“现在看中医、吃中药真方便,针灸推拿拔火罐样样全,出门几分钟就到卫生所,报销比例也高。”在村卫生所就医的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张店村孙秀青老人,提起现在的中医药服务就竖大拇指。
  这个投资近20万元的村卫生所去年刚建成,覆盖两个村1500多人。卫生所4名医护人员中2名是中医药人员。卫生所里中医诊疗室、中药房、针灸推拿室、煎药房等科室齐全,此外还设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查阅健康档案、进行新农合报销及转诊就医等。
  类似这样的卫生所在宁阳县有495处,它们和11处乡镇卫生院,4所县级医院构成了全县的基层医疗服务保障网络。近年来,该县以争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突出中医强基惠民,大力实施“中医强基工程”,不断健全完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中医药服务圈”,保证群众就近看病、放心看病、低价看病。
强机构之基  实现三级联动
  筛选推广15个临床常用中医协定处方,统一价格,提高20%比例报销
  宁阳县充分发挥县级中医医院传帮带作用,大力实施山东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新建2780平方米中医专科病房楼,将其打造成全县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实践基地。
  强基帮扶方面,该县选派10名中医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实践轮训。发挥医疗集团协作载体作用,患者“通治”、专家“通享”、设备“通用”、技术“通行”。
  该县乡镇卫生院均配备400种以上中药饮片、150种以上中成药和针灸针、火罐、刮痧板、牵引床、针灸推拿床、自动煎药机等中医诊疗器具,全县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率达100%。该县把开展中医药服务作为新建、改建村卫生所考核验收的必备条件。保证村卫生所中医诊室、中药房、针灸推拿、煎药、健康教育等科室齐全。
  此外,该县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财政投入200多万元,为495处村卫生所配备中药橱、电针仪、中医治疗包(箱)、三棱针、电煎药锅、针灸推拿床等中医诊疗设备。同时,筛选推广15个临床常用中医协定处方,统一价格,提高20%比例报销,全县村卫生所中医
适宜技术推广使用覆盖率达到100%。
目前,该县已建设针灸推拿科、肛肠科和骨伤科等中医重点、特色专科16个,基本形成了中医特色明显、技术优势互补、创新能力较强、规模效益突出的中医专科群体。
强人才之基  发挥带动作用
  招聘100名大学生充实到中心卫生所,为农民群众服务
  该县全面实施“乡医全科化”行动,以县卫校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县乡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规范培训,着重提高中医全科专业水平,培训率达到100%。
  该县大力开展中医药人员与乡村医生“结对帮扶”工作,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每位中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与1名西医乡村医生“结对”,进行至少1年的中医帮扶教育,为村卫生所培养“能中会西”的全科化乡村医生,全县建立中医帮扶结对关系163对。
  宁阳县还为10名具有高级中医专业职称人员各选拔1名弟子,结成师徒“传帮带”;推荐40名中医骨干参加全省培训班,20名中医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选拔37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或专科领军人物,65名基层优秀青年作为中医重点培养对象,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近几年,该县涌现出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1名、省基层优秀中医1名、市名中医和基层优秀中医7名。最近,宁阳县又启动实施了“大学生村医(中医)行动计划”,招聘100名大学生充实到中心卫生所,为农民群众服务。
  宁阳县成立县中医药研究所,选聘12名专业人员开展中医“病、方、效”协作和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系统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专家常用诊疗经验,形成规范,传承推广。
  该县注重对部分民间中医药特长进行抢救性收集整理,充分发挥其在疾病诊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共整理名老中医诊疗经验27项,民间验方50个。
强文化之基  实施文化推动
  建成4个中药材标本展室,开展庭院内中草药种植活动
  该县充分挖掘境内神童山、彩山、凤仙山等天然中药材宝库资源,采
 集可利用的1200多种动植物药材,建成4个中药材标本展室,进行集中展览和中医药文化教育。开展以“我们身边的中草药”为系列的庭院内
中草药种植活动,广泛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普及。
  该县坚持“医药一体,协同发展”原则,扩大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发展适宜种植的丹参、菊花、桔梗、牛蒡、大青叶、旱半夏等中药材,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数千亩。
  该县各相关单位集中设置中医药科室,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充分利用门厅、走廊、候诊区、宣传栏等区域及设施,宣传展示中医药知识;5处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推广宣传中医药诊疗康复技术。此外,还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六进”工程,让群众认识中医药、认可中医药、选择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