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肝治疗工程”回顾
【概要】“护肝治疗工程”于2012年12月28日在杭州市萧山区全面启动,由专职医生长期跟踪随访。在2017年6月,慈善总会对“护肝治疗工程”受益的253名重症肝病患者,做了全面家访发现:在前后为期4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坚持用大力神肝康保进行护肝(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
【缘起】据统计,我区的30000名肝病患者中,包括了6000多名肝病重症患者,其中许多患者因一人患病,全家贫困,治病的同时还要承担孩子的上学费用,让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形成了恶性循环,而慈善总会的“护肝治疗工程”,作为在慈善救济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和尝试——将输血型救助转化为造血型救助!在帮助特困患者减轻家庭负担,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病人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国家医保支出和政府的补助开支。
【焦点】“我们萧山区慈善总会成立十年来,向困难群众救助的现金和物资已经五个多亿,钞票也不少了,但是根本上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下决心实施这个工程。帮了一个人,也就是帮了一个家庭!”
——原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会长褚木根
【肝硬化是什么】
各种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酒精、代谢、药物、自身免疫等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最终都可进展至共同的病理阶段——肝硬化。在慢性肝损伤的自然病程中,肝实质细胞持续的坏死及炎症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肝纤维化,而弥漫性肝纤维化同时伴有再生结节形成破坏了肝脏的正常组织结构则为肝硬化。因此肝脏慢性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三者是个动态连续的病理过程。
根据肝细胞功能的情况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据统计代偿期肝硬化的五年生存率可达80—86%,而一旦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其五年生存率则降至14—35%!也就是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五年后能活着的最多是三分之一!
“护肝治疗工程”受益的253名患者,都是重症肝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均已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护肝治疗工程”以后,全部生存,回访过程中,我们一路听到的都是受益患者的感恩:感谢慈善总会的“护肝治疗工程”、感谢大力神肝康保的神奇疗效!
大力神肝康保,将带给更多肝硬化患者生存的希望!
区慈善总会“护肝治疗工程”造血型救助200名肝友
2013年11月14日 来源:萧山网
座谈会现场。
萧山网讯 13日,萧山区慈善总会“护肝治疗工程”座谈会在义蓬街道举行。来自该街道30余位肝友们齐聚一堂,他们一一讲述自己在免费参与区慈善总会“护肝治疗工程”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康复经验。
护肝仪器免费送上门 按医嘱使用成效明显
区慈善总会“护肝治疗工程”在发放护肝仪器的同时会安排一名专职医生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康复指导。
自2012年12月28日起,区慈善总会根据全区28个街道慈善分会上报的患病在五年以上、经济困难的肝硬化病人数量,分批将200台护肝治疗仪器送至200名肝病患者家中,并安排一名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使用和维护指导,一名工作人员收集化验检查单的整理,一名专职医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档案建立、康复指导。截止到日前,仅仅只是在按医院的医嘱服药外,每天早晚两次,每次半小时使用护肝仪器照射肝区进行护理,但凡按医嘱使用的肝友们的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现在的洪大哥(右一)一眼看根本看不出来曾经是个被诊断为不换肝只能活半年的严重肝病患者。图为区慈善总会会长褚木根一行上门了解护肝仪器使用效果。
“你看我,现在胃口好,上下楼梯不用说,活都能干了,现在别人都说我完全没有毛病。”看着眼前兴奋的跟记者讲述自己身体现状的洪大哥,谁能猜到曾经是个被浙一医院判定为不换肝只能有半年多生命的严重肝病患者?又有谁能想到,今年年初还因为严重肝腹水,全身浮肿、肚大如箩的只能躺在2楼的床上绝望度日,甚至连上下一趟楼梯都不能?“我10月份的时候刚去杭州六院住了25天院,做了个复查,结果医生说我现在只是酒精肝了。”
曾经因为肝病而干不了活让家里土地长满荒草的盛大叔家现在被一片绿色包围。
肝病得到好转的情况同样出现在59岁的盛大叔身上。因为换慢性肝病2年,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因为没有力气只能躺床上而让家里的土地不得已全部长满了荒草,他还被周边不知情的村民称为“懒惰胚”。可在使用护肝仪器后,不仅病情慢慢开始好转,胃口好了,睡眠好了,甚至连力气也有了。在使用护肝仪器三个月进行首次复查时,甚至连肝功能都正常了。“我现在药也不吃了,走路跟跑似的,200斤的稻谷也挑的动了,家里的土地都种满了青菜,绿油油的,邻居们还都夸我的菜种的好。”
在座谈会现场,记者了解到,已累计花费100多万治疗肝病的姚大哥在使用护肝仪器后,虽然每天要在养猪场干足12个小时的累活,可却再也没有住过一次院;66岁的魏大爷则是在使用护肝仪器加每天散步的健身习惯后,停药正常生活;才使用护肝仪器三个月的的王大哥现在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了……“我觉得这个仪器对我真的有好处,我希望能一直照下去,直到照到肝恢复的差不多了。”在分享康复敬仰的过程中,很多肝友都跟家住义蓬街道金星村的吴大哥讲出了差不多的希望。
肝友们如有需要 可前往所在镇街慈善分会报名登记
据统计,萧山区肝病患者为3万,包括6000余肝病重症患者,其中许多家庭因夫妻一人患病全家贫困,一些家庭因为每年高昂的医药费,孩子需要上学,夫妻一方为了照顾对方,不能参加工作,本身已负债累累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治疗,整个家庭成了恶性循环。而此次区慈善总会开展的“护肝治疗工程”是通过对权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肝硬化患者、医疗文献等实地走访咨询和了解,最终确定非药物疗法——大力神肝康保(BILT治疗仪)作为“肝疾救助工程”的主要方法。它作为萧山区慈善总会在慈善救济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和尝试,将“输血型”救助转变为“造血型”救助。在帮助特困患者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家庭负担,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病人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国家医保、政府的补助开支。
区慈善总会会长褚木根在座谈会讲话。
“只要是患病在五年以上,经济困难的肝硬化病人,都可以前往所在镇街慈善分会报名排队申领护肝仪器,一旦有仪器空置,我们就会根据报名实际情况按序发放仪器。”区慈善总会会长褚木根同时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护肝仪器能够合理有效的帮助肝病患者,在确定使用仪器之前,他们还会安排肝病患者前去做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和肝B超检查,只有通过评定标准的肝病患者才会被安排使用护肝仪器。
让“及时雨”真正下到“旱地”里
2014-4-24 来源萧山日报 记者 项亚琼
慈善总会制定的各项救助制度,分会的执行情况如何?实施的救助项目受助人反馈的情况怎样?
为了进一步做好慈善工作,区慈善总会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分会救助工作两年一次回访制度,今后,分会救助对象选择和救助资金发放等工作都是回访的重点。
本报讯近日,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党湾镇裕民村、大西村等5个村,对
随机抽样到的8位受助农户进行了回访,还对义蓬街道正在使用护肝治疗仪的部分受助人员进行了入户回访。
陈师傅,是党湾镇随机抽样到的8位受助农户之一。他患抑郁症多年,是低保
困难家庭,其母亲也患有大病,全靠妻子一人工作,还要养育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党湾分会了解情况后,向陈师傅一家送去了救助款,这无疑为陈师傅一家送去了“及时雨”。
去年一年,党湾分会共救助困难人员1323人,发放救助资金180.13万元。今
后,慈善总会将继续开展分会回访工作,今年的目标是随机抽取一半以上的分会、100户以上受助家庭进行入户回访,要确保慈善资金公开、公平、公正地发放到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人员手中。
2012年12月,区慈善总会的“护肝治疗工程”救助项目启动,这是慈善总会
对区内困难家庭的重症肝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的项目,由慈善总会购买200台护肝治疗仪器送至重症肝病患者家中,安排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使用和维护指导、由专职医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档案建立、康复指导。
该救助项目是慈善总会对“输血型”救助项目的一次尝试,一年多下来,受助
者使用情况如何,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总会对“护肝治疗工程”救助项目使用医疗器械肝康保的受助人家庭进行入户回访。
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来到义蓬街道正在使用护肝治疗仪的部分受助人员家中,
询问受助人员自身病情改善状况、对仪器使用的意见,还听取了受助人对慈善救助的意见和建议。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说,在“护肝治疗工程”中,义蓬分会受助人数最多,惠及义蓬街道的33位重症肝病患者。根据回访结果显示,只要肝病患者遵医嘱进行不间断坚持治疗,使用护肝仪器的受助人员,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缓解。
“通过访农户,直接与受助的困难家庭面对面、听民声、摸实情,倾听他们的
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把困难群众的期盼回应好,才能为慈善工作真正引来源头活水。”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将不断创新慈善救助思路,拓展更多让困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实惠,与困难家庭心连心、接地气的慈善救助项目。
杭州萧山慈善总会为贫困肝病患者配中医灸疗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章关春 时间:2014-04-30
本报讯 (记者章关春)自2013年1月开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为慢性肝病贫困患者实施家庭免费配置中医灸疗设备(BILT治疗仪)以来,已有200例患者受益。
中医灸疗设备即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诊疗设备评估选型推荐品目。仿照传统雀啄灸的施治方法,利用红外线辐射器,在患者肝区如同“雀啄灸”进行热量变换照射;应用治疗仪每天照射2次,每次半小时。通过现代近红外线透射技术使肝区部位获得红外线能量,促使改善肝细胞膜通透性,肝脏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活血化瘀、疏通肝络、扶正祛邪。
萧山区慈善总会从2012年12月起启动“护肝治疗纠病扶贫工程”,购置200台中医灸疗设备,送给辖区内首先需要帮扶的200例贫困肝病患者每位一台,由专业医师登门指导使用。还为每位患者建立病历档案,定期回访。
区慈善总会从今年起实施分会救助工作两年一次回访制度
2014年4月17日 来源:萧山网
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慈善工作,萧山区慈善总会会长会议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分会救助工作两年一次回访制度。总会制定的各项救助制度工作分会的执行情况、实施的救助项目受助人员反映如何、分会救助对象选择和救助资金发放等工作都是回访的重点。4月15日、16日,总会副秘书长王和瑞和总会工作人员对党湾和义蓬分会的救助工作进行回访。
4月15日上午,总会王和瑞副秘书长、党湾镇政府领导和总会工作人员一行前往党湾镇裕民村、大西村等5个村,对随机抽样到的8位受助农户进行回访。此次被抽查到的对象之一是陈伯焕,他患抑郁症多年,是低保困难家庭,母亲患多种肿瘤疾病,全家均无医保,妻子一人从事体力劳动,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还要养育14岁和7岁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党湾分会的救助款无疑为他们的家庭送上了及时雨,他用朴实的话语再三感谢政府和慈善总会党湾分会的雪中送炭。
党湾分会2013年共救助困难人员1323人,发放救助资金180.13万元。通过这次的进村入户随机抽样回访,王和瑞副秘书长说,党湾分会的慈善救助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救助对象的选择符合标准,救助资金发放及时、到位。今后一段时间,总会将继续开展分会回访工作,今年的目标是随机抽取一半以上的分会、100户以上受助家庭进行入户回访,要确保慈善资金公开、公平、公正地发放到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人员手中。
区慈善总会的“护肝治疗工程”救助项目于2012年12月28日启动,是总会对区内困难家庭的重症肝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的项目,由总会购买200台护肝治疗仪器送至重症肝病患者家中,安排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使用和维护指导、由专职医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档案建立、康复指导。该救助项目是总会对“输血型”救助项目的一次尝试,一年多下来,受助者使用情况如何,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总会对“护肝治疗工程”救助项目使用医疗器械肝康保的受助人家庭进行入户回访。
4月16日,总会副秘书长王和瑞、义蓬分会常务副会长方幼荣等一行,对义蓬街道正在使用护肝治疗仪的部分受助人进行了入户回访。每到一户家庭,王副秘书长都详细询问受助人家庭情况、自身病情改善状况、对仪器使用时限的意见,细心叮嘱受助人要遵医嘱每天坚持治疗,还悉心征询受助人对当前慈善救助工作在村里的反应如何,听取了受助人对慈善救助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义蓬分会筛查仔细、排摸到位,在“护肝治疗工程”中,该分会受助人数最多,惠及义蓬街道的33位重症肝病患者。根据回访结果显示,只要肝病患者遵医嘱进行不间断的坚持治疗,使用该护肝仪器的受助人,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实实在在走分会,直接听取基层分会意见建议,总会才能切实发挥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能。扎扎实实访农户,直接与受助的困难家庭面对面、听民声、摸实情,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困难群众的需求就是慈善工作的着力点,把困难群众的期盼回应好,才能为慈善工作真正引来源头活水,不断创新慈善救助思路,拓展更多让困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实惠,与困难家庭心连心、接地气的慈善救助项目。
老童:有了新工作 再赚些钱给儿子“讨媳妇
来源萧山日报 文/摄 记者 曹涵翎 通讯员 吕金红 时间 2015年07月23日
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看望病患家庭
“老童,区慈善总会今天要来看看你。”一大早,家住萧山东片某村的老童就接到了村里的电话。老童连忙和妻子一起把家里收拾了下,边忙活还边念叨:“区慈善总会可真好,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现在哪能恢复得那么好。”谁能知道,眼前这个干活利索的中年男人,一度饱受肝病困扰。如今身体能恢复得不错,全靠了之前区慈善总会送来的一台仪器。
护肝仪器改变了许多病患家庭
冒着大雨,区慈善总会的汪柏遂会长、王和瑞秘书长一行,驱车赶到了老童家,老童连忙将大家迎进屋。他麻利地擦了擦桌子,面色健康红润的他用行动告诉区慈善总会,自己的治疗效果很好。
回想自己患病的这些年,老童感慨,一家人的命运就像“过山车”。老童曾经也是村里的勤快人,家里家外一把抓,小日子过得还算红火。可自从被查出肝病以后,一切都变了。“治病要花钱不说,还需要多休息,这样我就算不上一个劳动力了。回想起来,那几年实在太苦了。”老童回想起过往,满是辛酸。“家里的钱用完了,病情还时有反复,自己也有些心灰意冷了。还好有了它,算是我们一家的转折点。”老童摸了摸一旁的护肝仪器。
原来,自区慈善总会启动了护肝工程,村里将老童家因病致贫的情况报到了区慈善总会。被病痛折磨得万念俱灰的老童一开始并没抱多大希望,想不到,区慈善总会和分会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来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很快,使用期为半年的护肝仪器被送到了老童家。“早晚各一次,天天做。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挺好。现在很稳定,指标也下来了。”如今的老童,重新找了工作,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笑着告诉记者,这几年再努力攒些钱,准备给儿子结婚用。
一下午,区慈善总会和分会的工作人员走访了多户护肝工程惠及家庭,这位家庭“新成员”给大家的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转机,每位肝病患者都忍不住给区慈善总会点赞。
变“输血”为“造血” 革新救助途径
看着曾经只能卧床的肝病患者重焕生机,区慈善总会深深觉得,打造“护肝工程”这一创新和尝试是正确的。
带着走访之后的欣慰,区慈善总会汪柏遂会长告诉记者,护肝工程2012年底开展的,区慈善总会经过慎重选择,最后斥资400多万元购得200台肝康保。每位困难家庭肝病患者申请核准后,使用一个周期,之后又会轮给其他肝病患者使用。其间,区慈善总会不定期开展座谈会,了解使用效果,关心病患病情,并为其建立档案,进行康复指导。
目前,新一轮的申领已经开始,困难家庭的重症肝病患者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到分会申请。
“走访过程中,一些病患已耗费100多万元用以治疗,大多已因病致贫。”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如是说,“‘护肝工程’一方面是药物加治疗仪器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变‘输血’为‘造血’,开辟单纯资金救助以外的新路子。不仅帮助了特困病人,减少病人的开支,还节约了救助开支,但救助效果更大了。”一席话道出了区慈善总会下决心实施工程、持续工程的原因,总会意识到“帮一人等于帮一个家庭”,这些“护肝卫士”将来会走进更多困难病患家庭,助力更多人康复。
“护肝工程” 253名肝病患者受益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刘星辰 校对:洪泓
■记者 钱嫣 通讯员 吕金红
萧山区内肝病患者约有3万人次,包括6000余名肝病重症患者,其中许多家庭因一人患病导致全家贫困。2012年,区慈善总会启动“护肝工程”救助项目,斥资400万元购得200台护肝治疗仪器,分批送到困难肝病患者家中,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档案建立、康复指导。“护肝工程”开展至今,已有253名肝友在身体康复后能从事轻微劳动,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变“输血”为“造血” 200台“护肝卫士”免费送上门
让长期卧床的肝病患者重焕生机,是区慈善总会尝试推出“护肝工程”救助项目的初衷。
2012年12月,区慈善总会根据全区各街道慈善分会上报的患病在五年以上、经济困难的肝硬化病人数量,一次性购置了200台医用红外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用于帮助那些因患各类慢性肝病、因病致贫的特困家庭。总会把仪器运送到患者家中, 并安排一名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使用和维护指导,一名工作人员收集化验检查单的整理,一名专职医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档案建立、康复指导。
每位困难家庭肝病患者申请核准后,使用期是半年,之后又会轮给其他肝病患者使用。为了确保护肝仪器能够合理有效的帮助肝病患者,在确定使用仪器之前,总会还会安排肝病患者前去做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和肝B超检查,只有通过评定标准的肝病患者才会被安排使用护肝仪器。
“护肝工程”救助项目作为区慈善总会在慈善救济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将“输血型”救助转变为“造血型”救助。在帮助特困患者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家庭负担,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国家医保、政府的补助开支。
帮一人等于帮一家,困难肝病患者重获新生
除了送护肝仪器,区慈善总会还会不定期走访护肝工程惠及家庭、开展座谈会等,了解效果,关心病情,并为其建立档案,进行康复指导。目前为止,但凡按医嘱使用的肝友们的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家住萧山东片某村的老童一度饱受肝病困扰。回想自己患病的那些年,他感慨,一家人的命运就像“过山车”。曾经他是村里的勤快人,家里家外一把抓,小日子过得还算红火。可自从被查出肝病以后,一切都变了,治病要花钱不说,家里还少了一个劳动力。正当老童万念俱灰之时,“护肝工程”救助项目成了一家人的转折点。“我把家里的情况报到区慈善总会,一开始没抱多少希望,想不到总会和分会很快就派人来了解情况,随后又送来了一台护肝仪器。早晚各一次,天天做,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很好。”如今的老童,面色健康红润,还重新找了工作,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肝病得到好转的情况同样出现在59岁的盛大叔身上。因为患慢性肝病2年,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因没有力气长期卧床,家里的地全部长满了荒草。他还被周边不知情的村民称为“懒惰胚”。可使用护肝仪器后,盛大叔的病情慢慢开始好转,胃口好了,睡眠好了,人也有劲儿了。在使用护肝仪器3个月进行首次复查时,盛大叔的肝功能显示正常了。“我现在不用吃药了,走路跟跑似的,100公斤的稻谷也挑得动了,家里的土地都种满了青菜,绿油油的,邻居们还都夸我的菜种得好。”
5年来,“护肝卫士”或多或少都为那些肝病患者带去了生活的转机。区慈善总会会长汪柏遂表示,要将“护肝工程”救助项目持续下去,因为“帮一人等于帮一个家”。未来,护肝仪器还将走进更多困难病患家庭,助力更多人康复。